循環水養殖用UV紫外線燈照射除藻類是有一定效果的。

紫外線對水體的消毒作用主要以殺滅水中的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為主,對藻類植物也有一定的去除能力。
紫外線在240-280nm波長范圍內破壞力*強,可破壞細菌中的DNA或RNA分子結構,從而達到殺菌效果,尤其253.7nm波長范圍內,當水藻經過的時候就會被破壞,藻類的細胞壁或者細胞質更能在紫外光的作用下分解乃至溶融。

紫外光在水中的傳達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紫外光的除藻效率和水的濁度有關聯。隨著濁度的增加,不只有反射,而且有散射和衰減,水中的懸浮物越多,對紫外光的反射和吸收越厲害,而且懸浮物的顆粒直徑越大,對紫外光的吸收越多,紫外光在水中的衰減越厲害。因此濁度高對紫外線殺菌器進行藻類的去除是有利的。
紫外線對硅藻的去除
硅藻屬真核生物,具有較硬的硅質細胞壁,細胞體積大,密度大,在內陸淡水水體中,常在河流、水庫中形成災害性水華,紫外線對硅藻門具有較好的去除能力,平均去除率達到61.01%。
紫外線對綠藻門的去除
平均去除率為52.44%。
紫外線對藍藻門的去除
藻體死亡分解的過程中,不但散發惡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魚類等室息死亡,而且釋放生物毒素類次級代謝產物,危害人類和其他生物安全。

根據林興權、潘彩萍、王波發表的《紫外光輻照抑制藍藻生長的研究》論文。為防止發生藍藻水華,他們從紫外光的生物效應出發提出了利用紫外光輻照抑藻的思路,并考察了輻照時間、紫外光強度以及在藍藻不同的生長階段進行紫外光輻照等對藍藻生長的抑制效果。結果表明,用強度為0.52mW/cm2的紫外光輻照3~5min能夠很好地抑制藍藻的生長,是經濟、有效的紫外光輻照劑量。紫外光輻照明顯破壞了藻細胞的結構,抑制了葉綠素a的合成,從而導致藍藻的生長被大大抑制。
聲明:部分內容、圖片、音視頻素材來源于互聯網收集整理,僅供參考,不代表本站對其內容(觀點)正確性的完全認可!如有相關需求,請聯系我們并以具體溝通為準!如內容侵犯了原著者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