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水產生、惡化原因
水產養殖中廢水的產生和惡化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水產品的排泄及黏性物質的分泌等;二是餌料投加過量、藥劑投加過量;三是水處理不及時。
分析
(1)排泄物及餌料投加過量
在水產養殖過程中,投放的飼料(魚粉中含有鈣、氮、磷、鉀等元素)所含的氮、磷只有很少一部分被吸收,其殘剩飼料和養殖水產品的排泄物形成的污染物對水體造成了嚴重污染;投餌過多,水產品吃得太飽,會降低餌料的消化率,殘餌增加,浪費餌料,增加餌料系數;同時,由于過多的殘餌、糞便進行無氧分解,產生大量的有害物質,敗壞水質、底質,造成養殖環境的惡化。此外,由于環境惡化,利于致病菌的大量繁殖,易引發水產品病害的發生,造成其大量死亡,這種現象在養殖后期尤為嚴重。
(2)防治病害藥劑投加過量
現在的養殖戶們為了提高收益,水產養殖密度過大,排泄物和有害物過多,導致水質更易惡化,從而引起一系列疾病的發生、流行病的蔓延,然后又不得不大量用藥。可是,是藥三分毒。過多的藥物本身對水產品有毒害,可能產生二重感染、抗藥性、環境污染以及通過水產品積累對人體產生有害作用。
(3)水處理不及時
排注水系統不完善,導致換水工作量大,甚至不能及時完成,從而使水質惡化,影響魚類生長。
改善措施
(1)優化飼料營養組成及投喂方式
①根據水產品的口徑大小,選擇合適粒徑的顆粒飼料,可提高飼料利用率15%左右;
②飼料中加入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可提高蛋白質利用率;
③正確掌握投喂的數量和投喂方法。對于同一種魚類,蛋白質含量高的飼料,可適當減少投喂量;而蛋白質含量低的飼料就一個增加投喂量。
(2)減少藥物使用量,提高水產品抗病能力
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提高水產品的抗病能力:
①合理混養。不同種類的水產品身上的寄生物不同,某些寄生物只能寄生于某種寄主,別的水產品對其有免疫力,合理混養就使這種水產品的密度減小,寄生的機會業就減小;
②調整放養時間。對于室外養殖,應該春季放養的水產品改為冬季放養,使其提早適應環境。由于冬季水溫低,水產品不易受傷,也不易患病,同時開春水溫回升后即可投喂,魚體很快得到恢復,從而增強抗病力;
③定期做好水體消毒。做到無病早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
④提高水產品的免疫力。通常口服、噴霧、注射或者浸泡疫苗等均可以提高免疫力;
⑤加強管理。每天巡查,觀察水產品活動狀態、水質變化情況等,以便發現問題能及時采取措施,此外,需定期清理及消毒食場。
(3)建造完善的水處理系統
采用循環水養殖模式, 通過改造池子、布設管道、添加合適的水處理設備,使養殖水體“動”起來,雖然增添了一些成本,但卻省去了換水的麻煩。當然,在選擇水處理系統時,*好選用一體化的水處理設備,這種設備占地面積少,更重要的是能耗小,可省去大筆的電費等開銷。
聲明:部分內容、圖片、音視頻素材來源于互聯網收集整理,僅供參考,不代表本站對其內容(觀點)正確性的完全認可!如有相關需求,請聯系我們并以具體溝通為準!如內容侵犯了原著者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