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要想獲得高產、高效,都離不開一個基本重要的條件——增氧。溶氧量是水中生物生存的關鍵指標之一,一般來說達到5-8mg/L的溶氧量就可以,一些特別品種需要10-12mg/L甚至是更高的溶氧含量。

溶氧量充足可以改善魚類棲息的生活環境,降低氨氮、亞硝酸態氮、硫化氫等有毒物質的濃度。魚蝦生活在溶氧不足的水中,體質將下降,對疾病抵抗力降低,發病率升高,在低氧環境下寄生蟲病也易于蔓延。目前國內的養殖現狀可以說基本達不到上述要求,可以說甚至相當一部分養殖水產品是生活在缺氧的死亡線上。
養殖水中溶解氧的來源
(1)空氣中氧氣的溶解:只要未達到飽和狀態,溶解可持續進行 ;不同的水體,氧氣溶解的差異很大;不是魚池內部的主要增氧方式;一般占總增氧量的7%-8%。
(2)藻類:養殖水體(特別是精養池)中DO(溶解氧)的主要來源,有明顯的日變化和水層差;增氧不穩定(受光照、PP數量、水溫等影響),但一般占80%以上,多的可達90%。
(3)隨水源補給:一般占全部增氧的3~4%。
養殖水中溶解氧的消耗方式
(1)物理作用消耗:指水中DO達到飽和時向空氣中逸散。
(2)水呼吸耗氧:指水中化學物質的氧化和細菌等小型生物的呼吸耗氧,生物個體越小,呼吸耗氧強度(單位時間、單位體重的呼吸耗氧量)越大。
(3)魚類呼吸耗氧 :一般只占10-15%,載魚量大可達20%。
(4)底質耗氧:底質中無機還原性物質(如H2S、NH3等)及有機物在細菌作用下的耗氧,池塘的具體情況不同,底質耗氧也不同。
養殖生產對DO的要求
目的與對象的差異,對DO的要求也不同
(1)溫水魚類:5mg O2 /L以上;
(2)冷水魚類:產卵場7 mg O2 /L以上,生長環境6 mg O2 /L以上。
溶解氧不足對魚蝦的影響主要分為慢性和急性影響兩個方面:
急性影響:主要是缺氧造成的窒息死亡。
慢性影響:主要影響魚蝦的攝餌量及餌料系數,影響魚的發病率,影響胚胎的正常發育,影響水中毒物的毒性。而氧氣過多會造成氣泡病。
只靠肉眼觀察判斷溶氧情況是不可靠的,發現時往往水體已經處于缺氧狀態。在一般養殖中,保證溶解氧主要使用增氧機供氧但。在循環水養殖中,使用增氧機供氧只是增加溶解氧的一個途徑。
使用TH-RAS養殖循環水系統,在水體過濾過程中,設備就具備自動曝氣溶氧的功能,使水體的溶解氧含量可達到8mg/L。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在一般情況下,水體中的溶解氧已經可以滿足需求,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養殖能耗,節省單獨使用增氧設備的費用。對于養殖戶來說,每年節省下的費用是相當可觀的。
聲明:部分內容、圖片、音視頻素材來源于互聯網收集整理,僅供參考,不代表本站對其內容(觀點)正確性的完全認可!如有相關需求,請聯系我們并以具體溝通為準!如內容侵犯了原著者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