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漁業養殖發展已經進入桎梏期,建立可以促進經濟發展,同時又可以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循環水養殖模式,成為發展的趨勢。相比較傳統的流水養殖模式和池塘養殖模式,循環水養殖具有節水、省電、土地資源高校利用等優勢,而且通過污水處理還可以實現養殖廢水零排放、環境友好可持續發展。

大黃魚作為我國沿海地區特有的魚類品種,得到了更多養殖戶的青睞,經過多年的發展,大黃魚成為人工網箱養殖規模魚類。但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養殖存在問題凸顯,網箱養殖密度過高,水質污染嚴重,病害爆發和缺氧事件時有發生。要維持未來大黃魚產業的健康發展,循環水養殖模式成為更多養殖企業的選擇。
如何才能更好的養殖大黃魚,提高成活率呢?
魚苗選擇的重要性就不需要多說了,這里要強調的是在挑選大黃魚苗時要挑選健康、體形正常、活力好且無外傷的魚苗。
目前國內循環水養殖系統可選的并不是很多,大部分還是圍繞在微濾機、弧形篩、蛋白分離器、增氧機等設備的選擇上,高能耗、高成本的老大難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國外的循環水系統采購價格高,管理和維護成本大,導致更多的養殖企業望洋興嘆。
西安天浩環保設計的TH-RAS循環水養殖系統,解決了傳統養殖高能耗的問題,具有不受環境和生產場所因素的影響,節水、省地、環保等諸多優點。由于可以控制水體環境的各種因子,使魚類能在水溫、水質、溶氧、飼料等條件下生長,因此可以提高養殖密度,縮短養殖周期,降低飼料系數,并可以在全年連續地收獲。
循環水養殖系統設計
系統通過一系列水處理單元,去除養殖水體中殘餌糞便、氨氮、亞硝酸鹽、CO2等有害污染物,使養殖池水含氧、溶氧、活化,后經消毒、調溫等處理,將凈化后的水體重新輸入養殖池,形成池水良性循環。使用循環水系統不僅能降低養殖過程中污水排放,提高水產成活率、降低養殖風險,而且在提高產量和品質的同時,實現了綠色養殖,維護周邊生態環境。
系統處理效果
(1)池中水體每天循環4-6次,水體流動使水質鮮活,養殖池內無厭氧區存在,減少亞硝酸鹽毒物的產生。
(2)紫外線殺菌消毒,殺滅水中99%的細菌、病毒、致病微生物等,杜絕養殖產品間的疾病傳染。
(3)消除水中的色、臭、味、藻類、磷、蛋白、亞硝酸鹽等。
(4)水體中的溶解氧增加,可達到8mg/L以上,可替代曝氣增氧機;
(5)水中的懸浮物幾乎達到95%去除,設備出水濁度小于1NTU,養殖池內循環水濁度5-10NTU;
(6)濾除水體中過剩的餌料、魚類分泌物、魚類排泄物等,使生化需氧量小于5mg/L;
(7)有機氮、氨氮、亞硝酸鹽到有效去除;
(8)一體化水處理設備可去除原水中的鐵、錳等離子。
紫外線殺菌在大黃魚循環水養殖中的應用研究
紫外線可以明顯促進養殖水體中臭氧的分解,降低臭氧殘余。紫外線與臭氧協同作用可以提升臭氧對水質凈化和對細菌的殺滅效果。大黃魚對臭氧的耐受力較弱,臭氧濃度達到0.2mg/L就會導致其死亡,因此養殖中不能直接通過臭氧進行殺菌消毒。
水溫在循環水養殖中是一個重要的控制因素。大黃魚適合生活的溫度一般在10-32℃之間,在工廠化養殖中我們建議將水溫控制在18-25℃之間,大黃魚的攝食和性腺成熟。
在加溫方式的選擇上,一般有五種加溫方式,一是利用鍋爐加熱,二是地熱能,三是如果周邊有熱電廠,可以利用余熱加熱,第四溫泉水加熱,第五是利用太陽能加熱,但一般使用較少,或可使用空氣能熱泵加熱也是不錯的選擇,我們在設計循環水加熱系統過程中,根據用戶的情況設計合理的加熱方式,限度的保證加熱的效果和降低加熱成本。
大黃魚對光和外界環境變化非常的敏感,因此養殖過程中要注意避光和避免敵害動物,如老鼠、蛇等;在投喂過程中,要定時,定點,適量投喂;一般在8:00和18:00去投喂,在固定的投食點投放。投放量根據生長情況、天氣、水溫、大黃魚的生長狀態做判斷。
以上就是我們為您準備的大黃魚循環水養殖系統設計相關的內容,如有其他問題請來電溝通。
上一篇:工廠化循環水養殖都需要哪些設備
聲明:部分內容、圖片、音視頻素材來源于互聯網收集整理,僅供參考,不代表本站對其內容(觀點)正確性的完全認可!如有相關需求,請聯系我們并以具體溝通為準!如內容侵犯了原著者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