鱘魚,作為起源較早的脊椎動物之一,以其珍貴性和學術研究價值,被贊譽為活化石。同時它也是中國特有的魚類,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但是由于各種原因,天然鱘魚資源在全球范圍內急劇減少。

為了彌補這一自然資源的損失,我國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從國外引進鱘魚魚苗,開始了鱘魚的人工繁殖與規模化生產,到目前為止,已經引進了許多品種進行研究或人工養殖。然而與國外的長期養殖歷史相比,我國在鱘魚人工養殖方面的經驗還相對較短,設施養殖基礎相對薄弱,養殖模式的研究也處于起步階段,主要的養殖方式仍是粗放型,容易受到地域、天氣等因素的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但隨著我國水產養殖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升,對鱘魚的設施化養殖進行深入研究已經成為了可能,以下是對鱘魚設施化養殖模式的詳細分析:
鱘魚設施化養殖的基本模式
設施化養殖是一種現代化的養殖模式,它采用工業化科學手段,使養殖環境相對可控,從而實現高效生產。這種養殖模式對養殖設備和操作管理的要求相對較高。目前,設施化養殖模式主要包括流水養殖、網箱養殖和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其中,苗種生產主要以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方式為主,而成魚養殖則主要采用池塘和網箱養殖方式。
1.1 流水養殖的特點
流水養殖是一種在高密度魚池內進行魚類精養的方式,其特點是在有水流交換的魚池內進行養殖。流水可以為魚類提供充足的溶解氧,并帶走魚類的排泄物,從而保持良好的水質。這種養殖模式的優點是投資成本低、操作管理簡便。然而,它也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可控性較差,且養殖外排水可能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1.2 網箱養殖的優勢與不足
網箱養鱘是一種利用大水體進行密集養殖的方式。它結合了網箱內小水體和大水體的特點,選擇如山谷型水庫等水域進行養殖。這種養殖方式的優點是飼養周期短、管理方便、機動靈活。但是,它也可能對水體環境造成污染,并且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
1.3 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的創新之處
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養殖模式。它結合了多種設施和設備,采用水溫調控、生物凈化和殺菌消毒等技術手段,實現了對養殖環境的相對可控。這種養殖模式的優點是養殖水質高效可控、可實現養殖對象的健康生長及低廢水排放等需求。但是,其運行成本相對較高。
鱘魚設施化養殖的關鍵技術與設備
2.1 核心養殖設備的介紹
在鱘魚的設施化養殖中,一些關鍵的設備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固液分離設備:由于鱘魚的糞便呈彌散形,難以收集和去除,因此對固液分離設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用的設備如全自動滾筒微濾機,需要配備過濾效果好的濾網,并定期開啟自清洗裝置。
生物降解設備:常規的生物過濾器如浮床生物過濾器在低溫下的硝化性能較低。因此,需要配置具有超高比表面積填料的浮床生物過濾器以提高硝化性能。
消毒設備:如臭氧一體機和紫外線殺菌器是常用的消毒設備。在使用時需要注意控制臭氧量并定期觀察鱘魚的狀態。
2.2 輔助設備的重要性
除了核心養殖設備外,一些輔助設備也在鱘魚的設施化養殖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增氧與控溫設備:為了保證鱘魚的健康生長需要提供充足的氧氣和適宜的水溫。常用的增氧設備有制氧機和空氣增氧而控溫設備如冷暖水機則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配置。
水質監控和自動控制設備:這些設備可以實時監控水質中的溶氧、溫度、鹽度、PH等參數并將數據上傳到服務器后臺進行查詢和分析。當某些參數超出設定范圍時服務器會自動觸發相應的處理措施如開啟增氧機確保鱘魚的安全生長。
聲明:部分內容、圖片、音視頻素材來源于互聯網收集整理,僅供參考,不代表本站對其內容(觀點)正確性的完全認可!如有相關需求,請聯系我們并以具體溝通為準!如內容侵犯了原著者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