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過程中水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已成為業界的共識,然而對于“好水”的具體定義或標準,并非每位從業者都能明確闡述。過去養殖戶和技術人員往往依賴肉眼來評判水質,盡管他們因此積累了不少寶貴的經驗。

但這種經驗主義的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首先它要求觀察者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而且判斷結果并不總是可靠。例如,對于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肉眼是無法準確估算的。于是,科學的水質檢測和分析方法便應運而生,填補了這一空白。
如今,水質分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得到廣泛認可。許多養殖戶、技術員乃至經銷商都配備了水質測量盒乃至更先進的水質測量儀器,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并非所有人都能正確使用這些水質測量工具,準確分析測量結果,并將其應用于生產指導。
為了更有效地進行水質測量、分析及應用,首先需要了解所測量水質指標的特點。接下來我們將以幾個常見的水質指標為例進行探討。
溶解氧
這是水質指標中*重要且變化*大的一個。之所以說它重要,是因為溶解氧對于任何養殖品種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而變化大則體現在溶解氧的垂直、水平和時間分布上。在靜水中,這種變化尤為明顯。在有陽光的白天,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表層水的溶解氧常常處于過飽和狀態;而底層由于無法照射到陽光,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反而會消耗氧氣,導致溶解氧含量較低。白天和晚上植物光合作用與生物呼吸作用的交替也導致了溶解氧的顯著差異。

對于養殖品種而言,溶解氧存在窒息點、浮頭點和*適點。當溶解氧含量低于浮頭點時,養殖品種會出現明顯的浮頭或窒息死亡現象。然而,容易被忽視的是,當溶解氧含量處于浮頭點以上、*適點以下時,雖然養殖品種并無明顯癥狀,但其呼吸并不完全自由,處于一種亞缺氧狀態。長期處于這種狀態會導致養殖品種體質下降、生長緩慢、餌料系數增高,并容易引發各種疾病。此外,溶解氧的高低對水質也有很大影響。在高溶解氧的水體中,有機質在好氧菌的作用下能夠完全分解,產生無毒無害的物質;而在缺氧或低氧環境中,有機質主要依靠厭氧菌分解,其產物對養殖品種具有較大的毒害作用。
因此在高密度養殖的情況下,前期由于養殖品種小、對水體壓力小、水質一般正常、溶解氧較高,此時多開增氧機可能造成浪費;而養殖后期或水質較差時,即使全開增氧機也可能無法保證水體中有充足的溶解氧。這時可能需要采取額外的增氧措施。因此,經常甚至24小時監測溶解氧是預防水體缺氧的必要措施。綜上所述,溶解氧的測量*好能夠每天多次進行,不僅要測量表層的溶解氧,還要測量底層的溶解氧,并盡量在塘口就地測量。
pH值
和溶解氧一樣,pH值也具有明顯的垂直、水平和時間變化特征,并且這些變化與溶解氧的變化密切相關,pH值的變化主要受到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生物呼吸作用以及有機質分解等因素的影響。

水產養殖品種對pH值有一個*佳適應范圍,一般是7.5-8.5之間。雖然水體自身具有一定的緩沖能力能夠保持pH值的穩定,但當pH值的升降幅度超過了水體的緩沖能力或水體本身的緩沖能力較差時就會影響到水產養殖動物的生長乃至生存。
我們檢測水體的pH值就是為了能夠保持其在一個適合水產養殖動物生長的范圍以內,并且通過pH值的變化來了解水質的變化情況。比如如果pH值早晚的差別太大可能說明水體的緩沖能力比較差或者藻類繁殖過剩;如果pH值早晚差別太小可能說明水體藻類老化光合作用能力下降;如果pH值太低可能是水體有機質過低導致水體酸化或者是酸性土壤的影響;如果pH值太高可能是堿性土壤或者長期施用無機化肥導致藻類繁殖過剩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pH值升高。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可以采取適當的措施進行調節例如施用有機肥結合活菌或者用有機酸進行調節。
此外pH值的高低還和其他一些水質指標的毒性有關系。例如pH值越高則總氮中氨氮的含量越高而氨氮對養殖品種是有劇毒的;pH值越低則硫化氫的毒性越大。因此合理調節水質的pH值對于保障水產養殖動物的健康生長具有重要意義。
亞硝酸鹽
亞硝酸鹽的產生通常不是突然的而是由于水體中有機質在溶氧不足的時候分解不充分的產物,因此防止亞硝酸鹽的*好辦法就是隨時保持水體中的充足溶解氧,尤其是底層水有充足的溶解氧。同樣硫化氫的產生也是由于水體中缺乏溶解氧,只要保持水體中有充足的溶解氧就不會有硫化氫的產生。

綜上所述,水產養殖過程中的水質分析不是一次性的工作也不是偶爾進行一下就可以的,需要貫穿在整個養殖過程中,通過定期測量各種水質指標以隨時把握水質的情況以及變化趨勢,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并做出調整,保持水質的穩定良好。同時還需要做好詳細的記錄,以便總結經驗和教訓,真正做到科學養殖預防為主,為養殖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聲明:部分內容、圖片、音視頻素材來源于互聯網收集整理,僅供參考,不代表本站對其內容(觀點)正確性的完全認可!如有相關需求,請聯系我們并以具體溝通為準!如內容侵犯了原著者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