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密度精養池塘的養殖水體中,氨氮和亞硝酸鹽的管控一直都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僅用一種方法很難在整個養殖周期中非常有效地將水體中的氨氮和亞硝酸鹽控制在較為理想的水平,往往需要幾種手段的綜合運用。處理方式一般有以下幾種:

1.換水
改善水質*快、*有效的方法就是換水,但前提是水源水的質量要顯著優于養殖池塘水體。否則換水便失去了意義。因此處理氨氮和亞硝酸鹽過高的問題,換水僅僅適用于有充沛的水源且水源條件好的池塘。在實際生產中,隨著工農業污水的排放,很多池塘的水源水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2.科學合理地投喂飼料
根據不同養殖對象不同生長階段的營養需要,對投餌率進行優化,合理地制定投餌率,不僅有利于飼料的充分吸收利用,減少飼料中未完全利用的蛋白質和糖類轉化成的脂肪在肝臟的積累,降低肝膽的負擔,同時還可以降低未利用的氮的排泄,一定程度上減少養殖水體中氨氮和亞硝酸鹽的來源。
3.多開增氧機
特別是晴天中午多開增氧機,一方面是促使水體中的氨更多地從水體逸出,另一方面,及時償還池塘底部的氧債,維持池塘底部的好氧環境,促進有機物的分解和藻類對氨氮的利用。
4.施磷肥,以磷促氮
這種處理的原理就在于,大多數情況下磷元素是限制養殖池塘初級生產力的關鍵因子,通過施磷肥,能夠提高養殖池塘浮游植物的豐度,通過浮游植物對氨態氮和硝態氮的吸收利用,來降低水體氨氮和亞硝酸鹽的水平,通過施磷肥來降低池塘氨氮和亞硝酸鹽僅僅適用于水質較瘦的池塘,在水質較肥的池塘,由于整個池塘養殖生態系統的限制,浮游植物的豐度不可能再大幅提高,施磷肥也就失去了意義。
5.添加硝化細菌處理
在自然環境中,硝化細菌的繁殖速度較慢,自然環境中需20 多小時繁殖一代,遠遠低于異氧菌。通過人為添加硝化細菌,補充池塘生態系統中硝化細菌的不足,通過增強硝化作用來降低池塘氨氮和亞硝酸鹽的水平。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由于硝化細菌大多是自養需氧菌,在增殖過程中對環境要求比較高,需要水體環境中有一定的溶氧、堿度及碳源等,生長速度較慢,一般需提前幾天使用。由于硝化菌對水體環境的要求較其他有益細菌要苛刻很多,對不同養殖水體的環境適應能力較差,影響了在使用過程中水質處理效果的體現。

6.螯合劑
腐植酸鈉、木質磺酸鈉等螯合劑,通過自身官能團對水體中氨氮和亞硝酸鹽的螯合,來達到降氨氮和亞硝酸鹽的目的。使用該方法處理養殖水體氨氮和亞硝酸鹽過高的問題時有一定的效果,缺點是使用后效果持續時間短,易反彈。
7.物理吸附
對于氨氮偏高的池塘,可以采用沸石粉吸附處理。主要的原理就在于沸石粉自身具有獨特的結構,沸石粉的晶體礦物骨架中具有很多的大小均一的通道和空腔,形成了表面積很大的孔穴,這種多孔結構決定它具有很強的吸附性。可吸附大量的有*性的分子(如氨、二氧化碳、硫化氫等),用于水質改良*好使用180 目至200 目規格的優質斜發沸石粉。
8.強氧化劑底改,化學增氧劑配合使用
該方式降氨氮和亞硝酸鹽的原理是通過強氧化劑改底,提高池塘底部的氧化還原電位,同時將池塘底部部分有機物氧化,減少池塘氨氮的來源;另一方面,通過補充氧氣,為池塘的硝化作用提供更充足的氧氣,促進硝化作用的進行。該方法的效果持續時間較使用螯合劑的方法要長。
在處理養殖水體亞硝酸鹽過高、導致魚蝦中毒的情況時,往養殖水體中撒食鹽可降低亞硝酸鹽的毒性,相關研究表明氯離子(Cl-)可降解亞硝酸鹽的毒性。這是由于亞硝酸根離子(NO2-)和氯離子(Cl-)都需要通過鰓小板上的氯細胞才能進入魚體,NO2-因Cl-在氯細胞吸位點上的競爭而增加了進入魚體的難度,氯離子(Cl-)從而起到了降低亞硝酸鹽毒性的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在養殖過程中,用于分解養殖池塘有機物的細菌制劑得到廣泛的使用,在使用的過程中,有時候反而會使養殖池塘氨氮水平上升,這是因為在養殖的中后期,細菌分解的殘餌和糞便等有機物的C/N 的比值較小,在分解有機物過程中產生的氮未能被細菌完全利用,在分解過程中伴隨著氮的礦化。
下一篇:黃條鰤高密度養殖技術
聲明:部分內容、圖片、音視頻素材來源于互聯網收集整理,僅供參考,不代表本站對其內容(觀點)正確性的完全認可!如有相關需求,請聯系我們并以具體溝通為準!如內容侵犯了原著者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