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藻過度繁殖的蝦塘,蝦的食欲明顯減退,生長也受到抑制,那么藍藻究竟對蝦塘有多大的危害呢?讓我們一起來深入探討。

一、藻毒素的多樣性及其危害
1. 赤潮毒素
赤潮毒素主要由甲藻、裸甲藻和夜光藻等赤潮生物產生。這些藻類能分泌穩(wěn)定的甲藻毒素,如神經性貝毒甲藻素、麻痹性貝毒素和溶血性貝毒素。這些毒素對動物的心肌、呼吸和神經中樞具有阻礙作用,甚至具有溶血作用。夜光藻則是一種*具危害的有毒赤潮藻類,它主要分泌神經毒素,對魚蝦的呼吸系統(tǒng)產生毒性和抑制作用。夜光藻存在的水體常伴有熒光弧菌等病害,若不及時處理,會導致大量蝦類偷死,*終養(yǎng)殖失敗。
2. 藍藻毒素
藍藻毒素主要由銅綠微囊藻、水華魚腥藻和顫藻等藍藻產生。微囊藻毒素通常存在于藍藻細胞內,當藍藻細胞衰老、死亡或破裂時才會釋放到水中。這種毒素不僅破壞肝細胞結構,還會在腸胃中生存,是對蝦空腸空胃、肝胰腺萎縮的直接原因。在養(yǎng)殖前期,蝦苗若攝入藻毒素,則會出現中毒癥狀,如食欲下降、行動遲緩、肝胰腺病變等,*終導致大量死亡。在養(yǎng)殖中后期,池塘發(fā)生“倒藻”或人為滅藻時,有毒有害藻會大量死亡,釋放藻毒素,繼而引發(fā)病原菌感染,導致對蝦嚴重偷死。

二、藻毒素的產生原因
1. 海水富營養(yǎng)化
海水富營養(yǎng)化是赤潮毒素和藍藻毒素產生的物質基礎和首要條件。在對蝦養(yǎng)殖過程中,人工投喂大量配合飼料和活鮮餌料,由于養(yǎng)殖技術和管理水平的原因,往往造成投餌量偏大,池內殘存餌料增多,嚴重污染養(yǎng)殖水體。這些污染物的排放加劇了海水的富營養(yǎng)化,為有害藻類的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
2. 倒藻產生藻毒素
“倒藻”是由于氣候突變、人為管理不當等原因造成的藻類大量死亡現象。倒藻時,水體理化因子和浮游生物發(fā)生劇烈變化,藻類死亡導致溶解氧下降、二氧化碳增加、PH值下降。同時,大量死藻的分解會消耗氧氣并產生氨氮和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若池塘自凈細菌不能及時分解大量死藻,藻毒素就會不斷累積并快速釋放到水中,給魚蝦造成嚴重影響甚至中毒死亡。
三、控制藻毒素的措施
為了有效控制藻毒素對蝦塘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控制外源營養(yǎng)物質的輸入并減少內源營養(yǎng)物質負荷以抑制有害藻的生長;
2. 根據食物鏈原理合理適量混養(yǎng)濾食魚類以控制藍藻數量;
3. 定期投放有益微生物制劑以平衡藻相和菌相并凈化水質;
4. 去除有機磷以從根本上治理藍藻;
5. 避免使用化學制劑滅藻以減少對環(huán)境和養(yǎng)殖動物的傷害。
通過實施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藻毒素對蝦塘的危害,保障對蝦的健康生長和養(yǎng)殖效益。
聲明:部分內容、圖片、音視頻素材來源于互聯網收集整理,僅供參考,不代表本站對其內容(觀點)正確性的完全認可!如有相關需求,請聯系我們并以具體溝通為準!如內容侵犯了原著者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