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回大地,萬象更新,4月已然到來,這也是水產行業迎來新生機的時刻。在這個月份大量苗種被投放到養殖池中,標志著新一輪生產季節的正式開啟。然而這個充滿希望的季節也伴隨著挑戰,乍暖還寒的氣候多變使得水產魚類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襲,為了應對這一挑戰,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根據近年同期疾病測報數據和當前天氣狀況,發布了2024年4月易發疾病預報。

預報明確指出,今年4月魚類養殖應警惕鯉春病毒血癥、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癥、赤皮病、水霉病、車輪蟲病、指環蟲病以及刺激隱核蟲病等病害的威脅。同時,甲殼類養殖也需關注白斑綜合征、傳染性肌壞死病和蝦肝腸胞蟲病等疾病。
面對這些潛在的養殖風險,預防措施顯得尤為重要。首要任務是做好魚池的徹底消毒工作。在投放苗種之前,應將魚池排空,并清理掉塘底的淤泥。之后放入適量的水進行消毒處理,并在曝曬數日后再次回水至適宜高度。進水后還需對水體進行二次消毒,以確保養殖環境的清潔與安全。

選擇健康苗種同樣至關重要。養殖戶應從具備生產資質的苗種場購買規格合適、體質健壯且無病害的苗種。在投放前,對苗種進行消毒處理是必不可少的步驟,以防止病原體的帶入。此外,合理控制苗種的放養密度也是預防脅迫性疾病的關鍵。
加強水質監測是保障養殖成功的另一重要環節。養殖戶應時刻關注天氣變化和攝食情況對池塘水質的影響,并及時采取相應的調整措施,如調補新水、增氧增肥等。對于越冬的養殖魚類,應盡早恢復投喂,并選擇具有免疫增強功能的飼料,以逐步提升魚類的體質。
疾病監測工作同樣不容忽視,應做到早發現、快處置,防止疾病的擴散和危害。一旦發現魚塘出現病害跡象,應立即查明病因并及時投放藥物進行治療。
然而傳統的土塘養殖方式不僅執行成本高昂,而且效果未必完全可靠。隨著科技的進步,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RAS)正逐漸改變著水產養殖的面貌,這套系統集凈化、溫控、增氧和殺菌消毒于一體,通過先進的循環水處理技術,為養殖物種創造了理想的生長環境,不僅實現了跨地域跨季節養殖的可能,還大幅減少了土地和水資源的依賴。

在即將到來的4月養殖疾病高發季節,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展現出了其獨特的優勢。通過高效的凈化設備,它能夠穩定養殖水質,有效濾除各種有害物質,利用先進的殺菌設備,可以徹底清除水體中的病原菌,系統還能精確控制水體的含氧量和水溫,為魚類提供*佳的生長條件,不僅降低了病害的發生概率,還使得養殖過程更加生態環保,杜絕了過度用藥的現象。
聲明:部分內容、圖片、音視頻素材來源于互聯網收集整理,僅供參考,不代表本站對其內容(觀點)正確性的完全認可!如有相關需求,請聯系我們并以具體溝通為準!如內容侵犯了原著者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