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廠化水產養殖的復雜生態系統中,水質的細微變化都可能對養殖生物產生深遠影響,其中pH值作為衡量水質酸堿度的重要指標,其穩定性對于維持養殖環境的生態平衡至關重要,然而在實際養殖過程中,pH值的降低往往成為一大挑戰。

pH值降低的主要原因在于養殖生物代謝過程中產生的氨氮,為硝化細菌提供了豐富的營養源,促進了它們的迅速繁殖。硝化細菌在生長過程中會消耗氨氮,但同時也會產生酸性物質,從而降低水體的堿度,特別是在配備了生物處理設備的養殖系統中,這種pH值降低的現象更為顯著。例如原本pH值為7.5的水體,在封閉運轉三天后,pH值就可能降至6左右。此外二氧化碳的去除不及時或不徹底也是導致pH值下降的一個重要因素。
過低的pH值不僅會影響養殖魚類的正常生長,還會抑制硝化細菌和亞硝化細菌的活性,使生物處理系統失效。當pH值低于7時,硝化細菌和亞硝化細菌的生長和繁殖將受到抑制,無法有效轉化氨氮,從而導致水質惡化,因此在工廠化水產養殖中,適時監測和調節pH值顯得尤為重要。

針對pH值的調節,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法:
1. 化學調節法:在采用生物處理的養殖系統中,可以通過向水體中添加氫氧化鈣(Ca(OH)2)或氫氧化鈉(NaOH)等堿性物質來調節pH值,所加藥量一般根據投食率來確定,通常為投食率的17%~20%,這種方法能夠快速有效地提高水體的pH值,但需要注意的是,過量添加可能導致水質過硬或對養殖生物產生不良影響。
2. 臭氧殺菌法:在不使用生物處理的養殖系統中,可以考慮采用臭氧殺菌的方法來調節pH值。通過向水體中釋放適量的臭氧,可以殺死附著在系統各個部分的微生物,從而避免微生物的硝化作用導致的pH值下降,一般來說當臭氧含量達到0.1毫克/升時,就可以有效殺滅微生物,但需要注意臭氧過量可能對養殖生物產生毒性作用。
3. 反硝化作用法:在養殖系統中設置反硝化設備也是一種可行的調節pH值的方法。通過反硝化過程產生的堿性物質可以平衡硝化過程產生的酸性物質,從而維持水體的酸堿平衡,然而由于反硝化作用需要在厭氧條件下進行,這在水產養殖系統中較難實現,因此這種方法在實際應用中的可行性有待進一步探討。
工廠化水產養殖中水體pH的調節是一項復雜而重要的任務,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應根據養殖系統的具體情況和養殖生物的需求選擇合適的調節方法,并密切關注水質的變化情況,以確保養殖環境的穩定和養殖生物的健康生長。
聲明:部分內容、圖片、音視頻素材來源于互聯網收集整理,僅供參考,不代表本站對其內容(觀點)正確性的完全認可!如有相關需求,請聯系我們并以具體溝通為準!如內容侵犯了原著者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